7月23日,由山东职业学院机电装备系系师生代表组成的“中华美德进万家”美德宣传小分队在学院党委书记刘邦治,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马文卿的带领下走进“圣药”阿胶的原产地东阿,在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举行“中华美德进万家”活动。
东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国强,县政府副县长江绍华,县委办公室主任杨长林,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中诚,山东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刘邦治,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马文卿等领导出席山东职业学院“中华美德进万家”东阿行活动仪式。仪式由东阿县委副书记申强主持。
刘国强、王中诚为“山东职业学院‘中华美德进万家’走进东阿”活动致辞。
刘邦治在活动仪式上讲话,并代表山东职业学院向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赠送由著名学者、山东职业学院学术委员会顾问、德育导师欧阳中石先生题词《立德树人——中华美德进万家》牌匾。
刘邦治、马文卿代表山东职业学院向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赠送《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书籍。
刘邦治、马文卿、刘国强、王中诚共同为“山东职业学院美德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揭牌。
马文卿、王中诚分别代表校企双方在活动仪式上签订了校企协议。
山东职业学院教师张迎伟、周杰为活动激情献歌,学院“中华美德进万家”美德宣传小分队队员在活动仪式上诵读美德警句名言。
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同“中华美德进万家”宣传小分队的队员们一起来到中国阿胶博物馆参观学习。
中国阿胶博物馆建于2002年,由全国最大的阿胶生产企业东阿阿胶集团出资兴建,总投资1000余万元,是我国首家以阿胶发展为主题的主题性博物馆。阿胶博物馆建设规划以东阿阿胶集团的企业理念——“融古今智慧、创健康人生”为构思,共分为十一个展厅,由古代和现代两部分组成。古代部分主要体现阿胶从古至今的发展演化过程,力求以直观的视觉效果把古代东阿人的智慧展现于参观者面前;现代部分主要表现的是现代阿胶人的艰辛创业和辉煌成就。
在古代展厅,美德宣传小分队的队员一边聆听阿胶历史的讲解,一边认真观察古时阿胶的熬制方法微观实景图,对阿胶的起源、原料演化、药理作用、阿胶与东阿独特的水质条件的特殊关系,以及传统阿胶生产制作方法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在现代展厅,当通过对东阿阿胶公司的艰苦创业、成果展示、所获荣誉以及前景展望有所了解后,队员们纷纷表示,没想到一块小小的阿胶的诞生竟然也需要严谨科学的熬制方法和继承传统并不断改进的先进工艺。尤其是东阿阿胶人的勤奋努力、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济世惠民的崇高道德精神更是值得大家学习。
一位同学在参观学习中表示:“一进入东阿阿胶公司就被这里的企业文化氛围所吸引,来到了中国阿胶博物馆更是被东阿阿胶人的精神所感染。这种文化和精神在书本上学不到,只有亲临现场才能感受到。如果毕业能够进入到东阿阿胶公司,我将会带着母校的谆谆教诲和期盼,带着我的知识和技能扎根这里,用我的智慧去致力阿胶发展,把济世惠民的道德精神发扬光大。”
参观学习过程中,刘邦治表示,东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道德文化传承,东阿县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团结拼搏,攻坚克难,经济建设稳步增长,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东阿阿胶具有三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名扬中外。特别是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更加充满活力和朝气,不断创造出骄人的业绩。东阿阿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中华老字号”,以生命科学熔铸,以人文哲学渗透,凭借其广泛的药用滋补价值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华医药瑰宝中的一株奇葩。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在继承古人智慧和传统的基础上,又凝练出一系列的内涵丰富的精神理念,体现了公司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济世惠民的人性光辉,是对中华美德的传承与发扬。
活动期间,刘邦治为“中华美德进万家”走进东阿活动题词。他表示,“中华美德进万家”活动是学院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院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先进文化引领作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暑期社会实践。此次活动走进东阿,师生们不仅对阿胶的历史和阿胶制作工艺有了深入的了解,还对东阿阿胶公司“融古今智慧、创健康人生”企业文化和东阿人的艰苦创业、济世惠民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刘邦治表示,山东职业学院“中华美德进万家”走进东阿,来到了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在进行中华美德传承弘扬的同时与公司合作建立了美德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下一步,学院将聘请企业德高望重的模范人物担任学院德育客座教授,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还将充分发挥学院专业优势,协助企业进行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在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技术改造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华美德进万家”活动宣传小分队要把东阿阿胶人的优良传统和崇高使命感折射出的中华美德和时代精神带回学校,融入到学院的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充分挖掘利用其蕴含的大量的中华美德鲜活素材,去谱写立德树人、文化育人教育实践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