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山东济南经十东路23000号

 电话:0531-66772079

本栏点击排行
当前位置:a 首页 >> 创业资讯 >> 新闻活动 >> 正文
山东职院多措并举实现毕业生“三好”就业
2018/12/05 17:59:02 点击: 

近年来,山东职业学院学院立足铁路办学特色,紧密依托轨道交通行业优势,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推动招生供给侧改革,多措并举促进学生就业,学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真正实现“好就业、就好业、业就好”的“三好”就业工作目标。

大力发展地铁订单培养,实现学生入校即就业

学院积极推进“面向山东、辐射全国”的订单培养战略布局,近年来,先后与深圳、宁波、青岛、杭州、济南等15个地铁公司组建120多个订单班,累计输送人才近3800名。2018届毕业生中,订单培养人数达83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8%。学院不断深化“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等试点。“订单培养”模式的建立,打造了“入学即就业”的培养方式,构建起学生进入企业的直接通道,进一步促进产业、岗位、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学习实践的无缝衔接,推动学生、员工职业角色的顺畅转换。

12014年以来主要地铁订单班培养人数情况表

合作企业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济南地铁

120

127

248

478

405

青岛地铁

105

390

166

329

275

宁波地铁

/

98

82

81

50

石家庄地铁

55

/

37

35

/

合肥地铁

/

32

38

100

40

深化与重点企业就业合作关系,实现毕业生批量就业

有效发挥山东省轨道交通职教集团集团化办学优势,建立学院和济南铁路局两个理事长单位校企定期联系机制,实现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集团内济南铁路局等企业整专业成建制接收学生实习,批量接受毕业生就业,每年接受毕业生数量在1000人以上。进一步发挥行业传统办学优势,积极深化与省外铁路企业的就业合作,上海铁路局、北京铁路局等单位每年大批量集中接受毕业生就业。2018年,上海局签约应届毕业生375人,北京局签约应届毕业生143人。拓展非铁路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每年非铁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2018年,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接收应届毕业生65,青岛金晶股份有限公司接收34人,鲁南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接受25人。

12018年铁路企业在学院招聘毕业生人数

人人成才人人出彩,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近年来,学院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吃苦耐劳、工作踏实,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器重。薪酬待遇高、劳动保障好、发展空间广阔,就业质量普遍高于其他就业单位,同比其他高职院校毕业生具有明显优势。据学院毕业生回访统计,毕业生薪酬待遇优厚,工作稳定后收入在50008000元之间。     

2:部分轨道交通企业就业毕业生薪酬统计一览表

单位

岗位

刚入职(元)

定职以后(元)

工作稳定以后(元)

应发

实发

应发

实发

应发

实发

济南局

运用

3755

2872

6500

4300

7000

5600

上海局

工务

4600

3500

7000

5300

9000

7500

南昌局

机务

5500

4500

6600

5100

7980

5800

中铁十四局

盾构

3500

3000

8500

8000

8500

8000

中铁十局

施工员

3500

3000

5200

4500

6000

5500

中车四方股份

装配

2000

1700

5900

5300

9500

8100

中车四方有限

维修

1800

1800

4000

3500

7200

6000

青岛地铁

站务

4400

3800

6000

5600

6000

5600

(数据截至2018年)

学院毕业生靠着掌握牢固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技术技能,勤勤恳恳、努力向上的工作态度,能够很快在工作岗位上成长成才。1996届毕业生刘云清登上《新闻联播》,被评为新时代工人典范。2012届毕业生冯昌佑工作突出,获“福建省金牌工人”“江西省技术能手”“南昌局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2013届毕业生朱淼舍小家为大家,默默守护高铁安全的选择,成为央视《春运2014新闻特写》中的焦点人物。汤川川、宋华轩、潘琳琳等毕业生在铁路系统内职业技能比赛中获得一、二名的好成绩。近年来,学院先后荣获“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年度山东最具就业竞争力的高职院校”“教育改革30年山东教育总评榜最具就业推动力高职院校”等荣誉称号,真正实现了“好就业、就业好、业就好”的就业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