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清华高材生用4年做了“一支笔”,给初中生判卷讲数学,拿到千万级A轮融资
经过漫长的技术发展,2016年“人工智能”迎来大爆发。各垂直领域纷纷从产品层面展开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探索,而这当中又以教育领域最为活跃。准星智能机器人,是由一只智能书写笔,和一个集“分析、评测、讲解”于一体的人工智能平台组成,专为中学阶段教育研发的“智能数学老师”。 它能够在不改变学生现有手写书写习惯的前提下,采集学生的手写作业原始数据,通过人工智能自动评测试卷、家庭作业中的主观题。帮助学生找出知识缺陷并针对性恶补,同时具有数据整合分析功能,能帮助教育管理者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准星评测效果图2016年初,准星智能机器人正式进入推广期,短时间内即在四川、江苏等教育大省累计获得2万名测试用户的认可。选择主观题领域,是因为“细粒度”准星云学的研发团队是典型的学霸团,出身清华等高等学府的人不在少数,且半数以上为硕士。创始人林辉同时也是清华大学苏研院大数据处理中心的现任主任,在这样的背景影响下,准星云学的各种决策都充斥着一股浓浓的学霸气息。林辉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关注:ichuangyebang):准星机器人的设计思想,是源于他在2013年提出的数据创新理论。在数据创新理论中,他以十个不同的维度对数据创新行业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细化到教育行业,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教育行业的价值密度高,使用频率高; 其次,用户群与地理区域覆盖度高,产品可普适于千家万户; 再次,教育行业的基础约束度低。和医疗行业“事关生死”相比,教育行业则倡导开卷有益,容错度较高,非常适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落地开花。而之所以会在庞杂的教育领域选择“主观题”这样一个细化方向,是因为只有主观题才有最细粒度的过程数据。林辉认为,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唯一关键,而“细粒度过程数据”是提高学习能力的最有效入口,为学习全过程提供了无盲区的监控。只有采集到学生在回答主观题时产生的细粒度过程数据,才能够有效把控学习过程中“教、学、测、评、练”五大环节;发现并及时处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的问题。保留手写习惯,每秒记忆120坐标值林辉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关注:ichuangyebang),选择将准星教育评测机器人设计为“一笔一平台”的组合,而非当下流行的拍照和PAD应用,是因为不希望改变学生的自然书写习惯。 “一方面由于书写本身就是手脑协调能力的锻炼,另一方面手写更适用于我国现有的K1-K12教育场景,再加之保护视力等原因,家长们也更加接受自然书写模式。基于以上考虑,准星研发了这款从外观、重量和书写体验与一般用笔无异的智能笔。” 而为了实现对各种学生笔记的精准识别,准星机器人需要先完整采集千百万个无一相同的学生的手写笔迹。要做到这一点,则首先需要攻克笔迹完整采集、自然手写识别和人工智能评测这三项技术难关。 目前,准星智能笔能够达到每秒记忆120次坐标值,每天可存储2250张作业笔记,保证不会影响学生的书写体验和书写数量。“定制家教”与“教师帮手”相对于智能笔的纯记录作用,真正能够体现出准星机器人“智能思维”的部分则是智能分析平台具有的逐行推导判卷功能。初中数学界限明显,知识点有限,准星平台将义务教育阶段所涉及的数据全部纳入到分析范围,保证学生写什么都能“批改判卷”,像老师一样。它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现有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知识体系全部串联成知识网,能够像人类一样逐步思考、推理,最终对解题过程进行判定,在推理判卷速度和细致程度相比于人工,还要更胜一筹。 学生错题分析示例对学生来说,它是能够随时根据答题内容进行指导讲解的“24小时定制家教”,对答案进行评判,识别思考误区和知识短板,并予以指导。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考试评测结果,完成错题再练、推荐练习下载、常错知识点视频学习等深度学习。对老师来说,它不仅能帮助减少判卷工作量,而且能对学生、班级、年级的学习情况进行多维度的综合统计分析,包括单次考试和多次考试的数据分析,并生成电子化的统计报告。林辉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关注:ichuangyebang):之所以第一步选择数学为落地, 一方面是因为数学是学生最难把握且采集难度也最高的基础学科; 另一方面则因为数学有鲜明的对与错,题目虽然解法多样,但是都是精准量化的答案,不同于语文等学科的判断需要基于价值观、意识形态等非量化因素。在不久的将来,准星会陆续将初中阶段的学科全科覆盖,进而纵向覆盖更高层次的教育阶段。2015年8-10月,准星云学获得了人民币千万级的A轮融资。目前,准星正处于B轮融资进行中阶段,得到红杉资本等投资方的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