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山东济南经十东路23000号

 电话:0531-66772079

本栏点击排行
当前位置:a 首页 >> 创业项目 >> 汽车医院 >> 本站新闻 >> 正文
毕业生考研还是工作全听运营的,干了8年运营的他是如何做到的?
2016/04/22 15:39:04 点击: 

毕业生考研还是工作全听运营的,干了8年运营的他是如何做到的?



产品运营运营基础




互联网是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行业,当产品已经混战不出谁是谁的时候,从运营中创造竞争力来征伐行业三甲地位就会变的流行。所以,是时候深入浅出的聊聊运营了。3月3日,大街网运营副总监,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利作家@韩利 做客免费在线讲座「起点学院公开课」栏目,深入浅出聊运营,为你带来全面掌握运营知识体系核心方法论。嘉宾介绍韩利,微信公众号:weboper。大街网运营副总监,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原网站运营108将个人站长。互联网产品运营知识一网打尽思维导图作者,创作有15万字有关互联网产品运营方面文章,现任职大街网运营副总监。关注内容型社区和新媒体,擅长运营优化、数据分析、文案,一直致力于研究四两拨千斤的运营技巧!以下为现场分享正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团队成员@Final依据@韩利 文章《深入浅出,笑谈运营》整理,编辑有修改:本次我不讲运营的大道理,只讲小儿科,深入浅出的笑谈一下运营的那些事,实战案例较多。目的就是让大家在枯燥的运营中能找到些兴趣:兴趣才是运营最大的原动力。这是我2015年自我总结的有关运营知识体系的关键词。大家一提运营,经常听到的、看到的都是“用户、粉丝、新媒体、内容、活动”这些词,一点都不陌生,但是你是否觉得还差点什么?因为这些词给人的感觉是智商满满的。那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抱怨运营不给力、不作为?包括很多身边的同事也觉得运营人怎么天天那么忙却没有成绩绽放出来?带着这些问题,我根据我的工作经验总结三点认知,帮大家一窥运营岗位全貌,以及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窥探运营全貌运营不仅仅只是用户、内容和活动。
运营全貌一我们经常所说的用户、活动、内容类岗位属前端运营,他们有一共同特点就是在前台做表演,以取悦用户为己任,趁用户不注意的时候偶尔宰上一刀两刀。这类运营岗我统一称之为前端运营。还有一部分运营是纯后台的,和产品捆在一起,主做服务。这部分运营岗的价值丝毫不亚于前端运营。虽然工作枯燥乏味,其实含金量特别大,也正儿八经体现了运营的苦逼:在隐忍中做事,短期内看不到效果,我统一把这些运营岗称之为后端运营。这样的岗位有很多,比如cv工程师、信息校审、提Tag、做Review、字典维护、竞品监控、舆情分析等,当然了,不要小瞧了这些后端运营,后端运营是产品的根基,拼的是基础服务,是核心竞争力。举个例子,比如公司名称归一化。百度要招人,有HR统一招人的,也有百度各业务部门的leader自己发招聘信息的,这时候写的公司名就不一样,比如有叫百度的,有叫百度在线的,有叫百度网的...需要把这些同义词都归到百度公司旗下。字典也是,比如你做基于位置的招聘业务,那全国各地的热门商圈都要整理出来;你要做基于全国各大高校的校招业务,那全国高校就是一个字典,高校里的各大专业又是一个字典,都需要你对这些了如指掌,实时监控;还有一类业务就是做优化支持,比如我做过职位亮点的标签提取,支持搜索优化时定期review用户搜索过的词,过滤掉非法的、无意义的(鉴黄师)。这些活很乏味!但是,这无形中增加了我对招聘业务的理解。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所以,若想快速切入一个行业,就从后端运营做起。这两年我专供后端高效运行,做基础服务,受益匪浅。二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和内容运营千万不可孤立开来。这三大运营一般都是集工作任务于一身的,本身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如果你想剑走偏锋,就想一生只做用户运营,那可能出路不是太大。好比高考中的语数外,只有三科都拿高分,才有可能进名牌大学。三渠道运营很重要,能够自话自说自传播的产品凤毛麟角。多数产品依然渠道致胜。在运营圈里流行这样一类帖子:我是如何通过改标题做到10万+的如何通过创意刷爆朋友圈的然后你如果熟悉圈里的黑幕,你会听到一些话。比如:“那都是做出来的”。这个“做”暗含两层意思:第一就是做弊,第二就是做渠道。具体如何做出来的,除了当事人,无人剧透。其实,文案和创意不过是用户可以感知到的两个部分罢了,背后的渠道才是需要琢磨的。业务价值运营以业务为中心,目标是业务价值最大化运营以业务为中心,这是我在文章《运营不要以用户为中心,那是产品和运行的事》中的观点,引发了一些讨论。我认为以用户为中心只是一个手段,是受制于你的业务目标的。你可以去平衡用户价值和业务价值,但一定要把业务放在第一位,以用户为中心只是相对的。如果你将“以用户为中心”当成运营的目标,这很危险,一旦你动情太深,容易陷入感情的漩涡。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人在谈恋爱的时候都极尽美好,结婚后就变了心一样。拉新永远展现美好的一面,等把你转化后,就不是那个纯情的人了。举个例子:考研和招聘两个行业都瞄准的是大学生市场,我都经历过。考 研 vs 就 业做考研业务的时候我写了海量的帖子,奉劝那些没有考研需求的学生去跟风考研。现在我从事校园招聘业务,又是另一个笔法:我会想尽办法去奉劝考研的用户不要去跟风考研,就业才最关键。因为大学生市场是固定的,每年6、7百万应届生,都去考研了,谁还上招聘网站。所以,有时候我觉得运营挺孙子的,稍不留神,就会更新别人的人生。现在我做招聘就有点心理阴影:我们一边提供海量的招聘信息,一边心里默默的祈祷用户晚点找到工作。因为在你找工作这段时间才对产品有价值。所以,运营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阴谋论者。我们天天在琢磨人的弱点,然后从中获利。另外,在100%的公司里,老板都看的是销售额/利润。以用户为中心,慢腾腾的养感情,我以往的经验,这是作死的节奏!所以,我们需要表现业绩,在平衡用户利益的基础上做业务价值最大化。业务价值最大化的例子有很多了,我原来在文章中举了这样一个小例子,亲身经历过的:我刚来北京的时候,在中关村的一个村庄里住,经常去一家理发店,6元一个头。后来我在天桥上搞签名设计,赚了50元钱,就想着理个好点的头型。然后我就跑到附近的书城,找了一个上档次的,进去之后,很受重视,端茶倒水,躺着洗头,然后当我坐在椅子上的时候,老板安排了一个小师傅,我一看,这不正是给我在村庄剪头的那个师傅吗。他跳槽了。你看,师傅还是那个师傅,地段还是那个地段,就是因为门面气派点,提供了增值服务,就要了我20元。由此可见:业务价值最大化,所有行业都通用,卖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送尊严,送存在感才重要。最终,小师傅又给我剪了个中分。这就是阴谋,行话叫博弈,和用户心智博弈,和人的弱点博弈。当然了,有时候不用阴谋,只要你心里装着业务目标,依然能做到业务价值最大化:举个文案的例子,大家看下面四条文案,这是个层层推演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