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无疑是现在最热门的词汇,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曾经两次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然而现实中,创业并非易事,一些大学生因为创业休学甚至退学的新闻,也往往引发公众热议。那么大学生究竟应该如何面对创业?在创业与学业之间,又该如何选择呢?
虽然这天是周六,但是蒋涵和公司合伙人孔浩然还是早早地来到了公司,未来一周的工作安排已经一条条写在了办公室的墙上,两个人正商议着具体的工作细节。
22岁的蒋涵是河海大学国际金融与贸易专业的大三学生,虽然稚气未脱,看上去依旧一副学生模样,但是一谈起企业经营与管理,俨然成了一位商场老手。蒋涵告诉记者:“我高中一毕业就计划想要找工作,或者跟长辈学习做生意,到大学后经常参加各种创业的组织,也经常跟外面的商家进行交流。”
创业是蒋涵一直以来的人生规划,也是他时刻努力的方向。去年10月,瞄准常州这块市场,蒋涵和朋友成立了公司,主要在网上销售水果以及新疆土特产。
短短几个月时间,蒋涵的公司就直接盈利十多万元。但在公司业绩蒸蒸日上同时,蒋涵的学业却是一落千丈,在期末考试中,甚至出现了多门功课挂科的情况。“考试前看的书比较少,有几门考试的时候还想着不能放下手头的工作,只能缺考了。”
由于忙于公司业务,蒋涵有时一连几个星期都不去上课,班主任老师不得不找到公司,“揪”他回校上课。校方也多次找他谈话,担心长此以往,他很可能无法毕业。但在蒋涵看来,一个好的创业项目,值得他暂时牺牲学业。“我自己的想法是,选择创业或者学业,更重要的是选择一份你所热爱的事业。到底是把精力投入学习还是创业,我发现在这个阶段对我来说创业更重要一些,我打算用半年或者一年的时间把这件事做好,等做好之后,我再考虑把学业抓起来。”
与蒋涵一样,94年出生的贾玉梅同样对创业充满了兴趣,可她对学业与创业的理解却和蒋涵不一样。贾玉梅是江苏理工学院大三的学生,她不仅参与了实体店创业项目,还加入了梧桐细语咖啡店创业团队,负责日常的门店管理。“之前加入到咖啡店我也很纠结,我是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或者做点兼职,出去旅游,我到底要不要做,也很纠结的。”
创业是贾玉梅的梦想,但在现实和学业之间,她从没有放弃过自己的底线。从大一到大三,贾玉梅的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前列,各类奖状、荣誉厚厚一沓,班长的工作也做得有声有色。在她看来,创业所带来的经济收入只是暂时的,而大学期间的学习对自己的帮助却是一生的。“可能你赚钱没有初中毕业、高中毕业的人多,人家同样能当大老板,但是他的涵养还是跟你不一样的,这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抽样调查显示,大约有84%的在校大学生认为创业能够让自己收获更多,大约有66%的在校大学生产生过创业的念头,其中有37%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应该学业为重,先完成学业再尝试创业,而也有33%的被调查者认为,只要创业展现出了发展的势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学业。
社会学者吕杨认为:“在校大学生经商,现在已经蔚然成风,是一种校园的亚文化,很多学生是一种非理性的盲目的效仿。确实我们身边不乏成功的事例,但是这些成功的事例往往是个案出现,并不是整体,所以对于大学生创业、经商,应当量力而行,而不应该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