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互联网金融的这个名词并不十分确切,互联网并没有创造全新的金融形态,不管是资金融通、支付、信息中介等都是很古老的金融能力。是金融借助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效能优化,是古老交换活动与效率工具的结合。但互联网金融这个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令人激动的前景。就像以前华尔街在兜售不发达国家金融产品的时候,创造了新兴市场这个词一样。不过互联网确实给金融带来了进阶式的推动。
金融产品严格意义上就是数据,数据在网上移动实现了支付,然后数量匹配,期限匹配和风险定价都有了,从这个角度上看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顺理成章。数据是互联网最强大的一个优势所在,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能够给金融带来完整、可信的用户数据,这些数据反过来又能反向定制金融产品,某些金融产品就是为某一类型的互联网设计的。
不同于人,互联网没有遗忘机制,互联网拥有强大的存储和记录能力。所有的产品、服务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信息的沉淀、流转。随之而来的是个体信息化,我们对键盘或鼠标的每一次敲击所产生的信息都会与在网络账号上定义的个体发生精确的关联。互联网将每个人转化为互联网世界的数字化存在。每一个人的行为信息,都沉淀为网络内的数据信息,而且这种数据信息,通过云计算实现跨界互通,将每个人透明化,这构成了互联网金融的信息基础。
同时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在围绕用户数据提供服务的互联网模式下,现在金融业的分工和专业化被大大淡化了。对绝大多数用户来说金融本就是一个黑箱产品,普通用户绝难了解金融细则,但这不重要。这一点与互联网异常相像,互联网对普通用户就是满足需求的产品,内在的运算法则无关紧要,重要的是用户体验。金融产品的用户体验就是便捷性与盈余。在用户体验上,互联网能给金融带来跨越式的推动。
金融作为一种交换活动本质就是价值流通,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所有涉及到价值或者收入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之间进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这个过程中流动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任何流派的经济学都会强调流动性对金融的重要性,时间就是价值在金融世界尤为突出,一瞬间对金融来说也意味着巨大的机会成本。互联网的高效极大的提高了这种流动性,微信红包、余额宝,也都是大幅提升了资金的流动性,随之而来的就是加速金融数字化,大量的金融形态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数字化,并且与随身终端紧密绑定,金融服务随用户而走而非用户寻找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