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深圳南山区的老陈今年刚刚42岁,目前为创业的事情忙得不亦乐乎,这位在大型央企和名企技术部门担任重要职位的技术达人,如今把创业的方向,定位在为新媒体的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要求能否入股,也就是采取技术入股的方式。老陈说,新媒体创业者大多是不懂技术的,而新媒体的创业对技术要求相当高,自己给这些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持,相当于给这些创业者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而老陈的公司也可以通过技术入股的方式获得回报。
老陈此前的职业生涯,主要在一家大型央企和民企,这两家企业都是同属一个行业,只不过大型央企是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其实效益更好,没有上市公司而已,但体制要活得多。老陈先后在这两家企业干了十多年的技术岗位的工作,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作人员干起,最后到部门的技术副总监。以收入来说,老陈在深圳可以悠然地过起中产阶层的日子,虽然发不了大财,但也不缺吃少喝,一家老小也没多大压力。
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激起了神州大地的创业潮,眼瞅着身边的人一个一个地创业,老陈虽然不是赶时髦的人,但确实引起了他对自我的反思:到了40多岁的年龄,如果再不努力一把,这辈子可能失去创业的机会了。此时不搏,更待何时?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又给创业提供了空前的条件和土壤,老陈记得一位新媒体的大佬说过,未来一切行业都是媒体行业。按照老陈的理解,这位大佬显然不是指传统媒体,而是新媒体。既然新媒体是未来的方向,创业朝着这个趋势去走,就有希望。
今年3月份,老陈和一位新媒体的创业者聊天时,这位创业者直叹息:以前对技术一点都不懂,创业型团队搭建技术队伍成本太高,一两个技术人员又不济事,技术已经成为创业型团队的一大软肋!这位创业者的忧虑,给我老陈一个启发,自己在技术岗位积累多年,如果将自己的技术优势发挥出来,专做新媒体创业团队的技术支持,那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但如果仅仅是做创业型团队的技术外包服务商,收取一点费用,一方面技术团队不会特别用心,很难取得创业型团队的认同,毕竟只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另一方面 创业型团队日后成长壮大,技术支持团队也无法做到和创业型团队一起成长壮大。只有当两者的利益绑定在一块时,双方才会尽全力去做好各自的事情。
最终,老陈想了一个主意:就是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和新媒体创业型团队合作,不收任何现金费用,只要求对方给予一定的股份,他日创业成功,老陈的收益就不会是一点现金收费那么一点了。与此同时,因为技术入股,老陈的团队会竭尽全力做好新媒体创业型团队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工作,两个创业型团队的利益彻底绑在了一起。
定下了创业思路后,就是找合伙人,找投资方,老陈拉上了自己的两个以前的老同事,招了5个小伙伴,也引入了500万的天使投资,在南山区科技园租了办公室。老陈的第一个合作伙伴,是和一家报社合作,这家报社利用自身的区域影响力,做了一家农资电商的互联网项目,老陈负责全部的技术支持,占这家农资电商类公司10%的股份,这种技术支持要贯穿到企业的自始至终。这就相当于把两个创业型的团队牢牢绑在了一块。
第二个合作伙伴是老陈的一位校友,这位校友创办了一个具有社交性质的90后交友项目,主要是创业方面的交流和互利合作,老陈的团队提供全部技术支持,占有8%的股份。
老陈说,创业型公司的技术支持主要在前期初创阶段,这个时候需要老陈团队的大部分人员去开发系统,一旦公司初步进入运营阶段,一般就只需要技术维护团队,除非产品有大的迭代,这样老陈的团队就 可以转身开发下一个创业项目的技术系统支撑。如此运作,就可以把团队每个小伙伴的都有足够多的事情可以做,同时,小伙伴们只要是骨干员工,都可以获得股权激励,最终形成两个创业型公司之间、自家公司和员工之间的利益都完全绑定在一块,这样就比较容易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创业型公司少走弯路。
如今,老陈已经给8个创业型团队提供了技术支持,有3个创业型团队开始有了盈利,老陈也在和几家PE机构商谈A轮融资的事情,好几家PE机构都表示出了极大兴趣。老陈说,实际上他也相当于是一家股权投资机构,只不过不是用资金来投资,而是用技术。哪些项目有前途、哪些项目应该坚决回避,老陈除了看商业模式以外,主要还在于看创始人。老陈这种以技术入股的模式,实际上也开拓了股权投资的一种新形式。在老陈看来,新媒体时代的创业团队,技术支撑是必备项目,未来的确实会越来越外包化,这其中就隐藏着巨大的机会,技术入股将被越来越多的创业型团队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