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部门首页  部门职责  信息公开  招聘动态  综合资讯  典型案例  理论研究 
综合资讯
 综合资讯 
通知公告
 
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综合资讯>>正文
“双高”时代,专业群建设如何迈向“一流”
2019-11-12 17:29     (点击: )

今天,“双高计划”拟建设名单公示!从示范校建设开始,“专业群”一词见诸于国家高职政策,直至最新的“双高”建设体现出高职教育领域的国家意志。本文梳理了“专业群”一词在政策和学术领域的源起,分别从学术和实践层面阐述了专业群建设的现状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回顾了专业群建设的政策初衷,并为今后的专业群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源起

高职教育领域的“专业群”概念,源自产业集群理论。该理论在1990年由竞争战略和国际竞争领域研究权威学者麦克尔·波特创立,其含义是通过区域集聚,优化生产要素,共享资源,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波特还将产业集群理论与上中下游产业以及大学、职业训练中心、贸易组织等其他机构连接起来。而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与经济、科技的联结点,在推动科技进步、培养创业人才、发展知识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特别是在产业集群和产业创新中发挥着基础性的资源作用。

因此,学者对将产业集群理论应用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就产生了专业群这一理念。

在国家高职教育政策层面,“专业群”这一概念最早见于2006年中国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6号)。该文件提出,“重点建成500个左右产业覆盖广、办学条件好、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特色专业群。”

此后,“专业群”一词多次出现在高职教育政策文件中,比如,同年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2014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2015年的《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

到了2019年,最为瞩目的是“双高”政策文件,包括《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及其后续政策文件《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教职成〔20198号)。

 

“双高”政策文件提出“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并要求所有申报院校均以“专业群”的形式申报“双高”建设方案。

在学术界,“专业群”的概念早于政策层面十多年进入研究视野。在知网对关键词进行检索,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有关专业群的学术研究的发展趋势。标题和关键词中均包含“专业群”字样的历年论文数量如图所示,可以看出,随着2006年相关政策出台,相关研究迅速升温且不断增长,教育部对专业群的重视带动了学术界对专业群的研究热情。

随着政策支持的升级和研究热度的逐渐走高,专业群建设越来越成为高职领域的焦点话题。

说明: 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WeChat Files\wxid_k4m4r280zmjx11\FileStorage\Temp\14b105da8ba2728a80716d3eb69e2e2c.png

现状

目前很多院校公开的资料和学术研究表明,专业群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比如专业群的定义尚未统一、实践过程中方向各异、评价机制与评价标准尚未建立等。

首先,在学术界,学者对专业群建设的定义尚未统一。具体来说,主要分为三种界定:

第一种强调专业群的相同和相近性,认为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或者若干个技术领域相同,或者若干个学科基础相近的专业(专业方向)共同组成的专业集群;

第二种强调核心专业带动其他专业形成合力,认为通过核心专业建设带动专业群整体发展,两个或两个以上跨二级类专业之间形成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形成合力,以提高整个专业群的教学水平、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第三种强调专业群的建设要植根于职业岗位(群)或者产业链,强调专业群的建设要与职业岗位(群)或产业链保持一致性,即专业群要针对某个行业相近或相关的职业岗位(群)或者产业链进行专业设置,满足行业内企业岗位(群)或者产业链的实际需要,尽可能覆盖整个行业岗位群。

第三种观点与第一种观点的最主要区别在于产业链往往包括跨学科专业,如工科与商科的结合,可以称为专业群的广义定义,而第一种观点则更偏向于拥有共同学科基础和师资力量的狭义定义。

无论哪一种观点,我们都可以看出,“专业群”不是若干专业的简单拼盘,否则名义为“群”,实则是以“群”的名义重新切割教育资源,铺排专业分布,对专业建设本身没有实质性意义。

在实践方面,为了响应政策号召和实现自身发展,我国众多高职高专院校对专业群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早期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尤其体现在交通(包括航空、铁路、船舶等)、机电、土建、旅游、护理、会计等相关专业上。

如天津交通职业学院遴选了紧扣交通行业需求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和物流管理两个核心专业,构建了汽车工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整形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运用技术(保险理赔方向)、二手车鉴定与评估专业〕和物流管理工程(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公路运输管理、连锁经营专业)两个高职专业群。

而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群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以需求为导向,根据广州经济结构、主导产业以及发展方向,结合学院自身特点,动态调整和设置专业,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双核三方”(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培养为双核,学校、企业、社区三方共育共管共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起人文素养与专业技能“双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了“四位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打造成“双向流动、专兼结合”教学团队。

还有很多高职院校也对专业群进行了探索,但是方向不尽相同,起到的效果也各有差异。很多高职院校虽然有“专业群”的外在形式,但实际上还是按照专业在建设,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专业群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没有建立起来。专业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专业群建设的依据、计划、实施过程和成果的具体化体现,专业群建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合理的专业群评价指标体系。

高职教育领域专业群建设的研究虽然已经有一段时间,但如何建立科学合理且具有指导意义的评价指标体系,现在还没有受到全国范围认可的研究成果和政策方案可以借鉴。

江苏省教育厅于2015年发布了《江苏省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标准》(苏教职〔201538号),制定了详细的专业群建设标准,包括表中所示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

说明: 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WeChat Files\wxid_k4m4r280zmjx11\FileStorage\Temp\81fb78ddd12ad1c8e9d9587e87fdea0d.png

这套建设标准也引起了其他地区院校的效仿,如福建省的泉州信息工程学院仿照这套标准建立了自己的《特色专业群建设标准》,湖南省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护理专业也以此为参考建立了自己学校的建设标准体系。然而,目前还没有一个可以广泛应用于全国专业群建设的参考标准。

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群建设时很容易出现所建专业群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与社会需要不匹配,以及专业群的课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结语

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性已经被广泛认可,相关实践也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总体来说,专业群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回顾专业群的相关政策,不难发现,提倡建设专业群的初衷在于专业群建设可以服务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满足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需要,从而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做出重要贡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协作变得更为重要,这种协作不是简单的工种之间的组合,而是专业与专业的对接和整合。而如何进行专业群建设,不仅企业要不断进行探索,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机构更要努力尝试,不断探索,做好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鉴于现在专业群建设尚未存在一致的定义内涵和广泛认可的评价标准,基于以上的梳理与分析,要想达成“双高计划”中“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建议有关各方在充分调研和研讨的基础上制定权威的专业群建设和评价的标准体系,为专业群建设铺平道路;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探索专业群建设的过程中,也可以参考相对成熟且权威的国际标准。

来源丨麦可思研究 (IDMyCOS_Research

主要参考文献:

[1]《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6号)

[2]《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

[3]董淑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26):26-30.

[4]张连绪.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目标、逻辑与制度[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4135):1-5.

[5]吴宗保.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关键点是抓好专业群建设[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123):7-9.

[6]《江苏省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标准》(苏教职〔201538号)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山东职业学院 学院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东路23000号 邮编:250104 鲁ICP备09068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