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部门首页  部门职责  信息公开  招聘动态  综合资讯  典型案例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通知公告
 
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理论研究>>正文
《“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2021-08-30 13:54     (点击: )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邢慧娜: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已经正式印发,今天的吹风会主要向大家介绍这方面的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吹风会的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先生,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高杲先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女士。

首先,请高杲先生作情况介绍。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高杲:

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首先,我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向所有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发展改革事业和促进就业工作的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按照吹风会的安排,我先就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向大家进行一个简要介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十四五”时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党和国家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有就业就有财富增长,就有社会稳定发展,要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为编制“十四五”时期的就业促进规划指明了方向。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从2020年开始,我们就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方面扎实推进《规划》的编制工作。其中包括深入开展对《“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的总结评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在《规划》编制过程当中,加强与“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衔接,广泛听取就业领域专家、地方及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汇聚众智、集合众力,充分咨询、深入论证,切实把各方面意见都吸收到《规划》中来。

《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为主要目标,实化、量化“十四五”时期的促进就业重点任务,对“十四五”时期促进就业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推动今后一个时期就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指引。《规划》共10部分、28条,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重点阐述了发展环境、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第二板块部署了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第三板块主要提出了一些保障措施。

总体看,《规划》体现了“四个注重”:一是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这次《规划》在深入研判“十四五”时期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提出结构性就业矛盾将成为我国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并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大规模多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改善劳动力要素质量。二是注重政策的协同发力。《规划》把保障就业放在宏观政策的首位,将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和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加强与其他各方面宏观政策支持就业的导向,实现与就业政策的协同联动。三是注重社会大众关心的重点领域。《规划》围绕优化就业创业环境、稳定重点群体就业、提高劳动报酬、改善就业服务、保障劳动权益等社会大众普遍关心的重点领域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政策举措。四是注重解决长期性、趋势性问题。《规划》聚焦人口老龄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对未来一个时期劳动力供需产生较大影响的长期性、趋势性问题。在强化大龄劳动者就业帮扶、加强人工智能对就业影响的跟踪研判和协同应对、提升劳动者智能化技术通用技能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甚至是突破性的措施。

我们相信,《规划》的出台实施将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不断开创就业工作的新局面,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

邢慧娜:

谢谢高秘书长的介绍,下面有请李忠先生作介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出席今天的政策例行吹风会。借此机会,首先我代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大家长期以来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特别是就业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近期,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刚才高秘书长已经介绍了相关情况。这个《规划》全面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就业的成就,系统谋划了“十四五”工作,也勾勒了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把就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会同各方面砥砺前行、攻坚克难,推动就业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三五”时期就业工作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就业规模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6564万人,超额完成5000万人的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维持在4.2%以下的较低水平,处于5%以内的预期控制目标。城镇调查失业率在“十三五”期间正式发布,2020年底为5.2%。

二是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就业稳定增长,2020年达4.6亿人,占比从2016年的55.2%提升至2020年的61.6%。第三产业就业规模扩大,2020年末达3.6亿人,占比从2016年的43.3%提升至2020年的47.7%。中西部地区就近就地就业增多,区域就业结构更加均衡。

三是重点群体总体平稳。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就业水平保持稳定。农民工总量扩大,2020年底达到28560万人。就业扶贫扎实推进,2020年底,全国贫困劳动力务工规模3243万人。困难群体得到有效帮扶,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272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73万人。

四是就业质量逐步提升。劳动者素质普遍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年提高到10.8年,技能人才总量由1.3亿人增至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技能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结构不断改善,职工工资收入合理增长,劳动权益保障加强,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十三五”期间,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严重冲击,就业局势能够保持总体稳定,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总结经验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就业优先聚合力。将就业摆在“六稳”“六保”工作的首位,在这期间,首次提出就业优先政策,并置于宏观层面,强化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与就业政策协同联动,稳定就业增长基本盘。

二是完善政策强助力。聚焦保市场主体、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持续推出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政策组合拳。

三是创业创新添动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迸发,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劳动者就业渠道更加多元。

四是强化服务增活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持续开展“春风行动”,还针对疫情带来的一些特殊情况及其带来的冲击,创新推出了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服务活动。还有像今年春节之前,我们就开展有针对性的“稳岗留工”这样一些有特色的专门的服务活动。线上线下相关的就业服务活动都在持续开展,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应对市场波动提供了重要保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就业工作的机遇和挑战并存。这次出台的《规划》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最新举措,是未来一个时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引。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规划》部署安排,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以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主线,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培训服务、注重权益保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努力提升就业质量,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我就先简要介绍这些,谢谢。

邢慧娜:

谢谢李忠副部长。下面各位媒体朋友可以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各自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就业领域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和新趋势,请问对“十四五”时期就业形势有哪些基本判断?促进更加充分更加高质量的就业存在哪些困难和挑战?谢谢。

高杲: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十三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各地各部门也把全面做好稳就业工作、落实保就业任务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保障了我们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刚才李部长已经对“十三五”时期的就业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应该说,我们五年之间解决了6500多万人的城镇就业问题,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控制在5.2%,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

展望“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总体分析研判,虽然未来一个时期在促进就业方面还会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以及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但是总体上我们还是有信心能够使就业保持稳定态势,从而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提供坚实牢固的基础。

从积极因素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经济长期向好,为促进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撑。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经济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中持续恢复,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也带动就业逐步企稳。大家都知道,2021年以来,疫情还是有反复,包括近期的一次影响范围比较大。但总体来讲,在国家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决策指引下,疫情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控制。从就业形势来看,全国前7个月城镇新增就业822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控制在5.2%,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6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跟全年调控目标相比,已经接近完成了75%。7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到5.1%,与2019年同期相比,也下降了0.2个百分点。所以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还是有信心能够完成今年年度就业目标任务。

从今后一个时期来看,我国已经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加快构建,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劳动者素质也在不断提高。所以我们觉得,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还是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

第二,我们国家的服务业和民营经济在不断发展壮大,从而为扩大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服务业领域很宽、范围很广,而且新兴产业在不断涌现,可以说这是吸纳就业的蓄水池。民营企业特别是广大民营中小微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90%以上的新增就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这次疫情,应该说对服务业、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微企业冲击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总体没有改变我们国家服务业、民营经济发展长期稳定向好的势头。

在“十四五”时期,国家将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的深入融合,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多样化创新发展,不断扩大就业容量。同时,随着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民营经济稳定增长、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也将助力就业扩面提质。

第三个积极因素是我们国家这些年来双创、数字经济加快发展,为扩大就业提供了持续有力的新动能。这些年我们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也增强了创业带动就业的能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逐步深化,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催生更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从而不断拓展就业创业新领域,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丰富的职业选择。

当然我们也看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也确实是比较复杂,具体到就业领域来讲,矛盾和问题也会比较多,一些看得见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还会不断出现。首先是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将成为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这可能是我们对“十四五”时期就业形势最为基本的判断。其突出表现就是“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甚至可能出现强化。“就业难”主要体现在部分劳动者知识技能不能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变化,求职和就业难度加大,比如说高等教育人群规模不断扩大,但教育培训模式、专业设置可能与市场需求不够契合,所以可能出现一些高学历、低技能的结构性矛盾。另一个方面,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大龄劳动者数量增多,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他们的就业难度也会加大。同时,我们又存在“招工难”问题,特别是近一段时期,在东部沿海地区一些为进出口贸易服务的行业,普工、技工特别是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情况比较明显。实际上我国技能人才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1.5倍以上,高技能人才甚至超过2倍。目前全国技能人才的总量占比在不断提高,但是从庞大的劳动力人口结构来看,它的比重还是偏低,现在还不到30%。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他们的技能人才总量占比在70%到80%之间,所以我们的差距还比较大。“十四五”时期,预计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会进一步加快,这就对劳动者的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高质量劳动力短缺的结构性矛盾可能会更加尖锐。

从总量上来看,城镇就业压力也仍然存在。未来一个时期,我们需要在城镇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预计每年将超过千万人。同时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仍然会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的任务仍然很艰巨。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的复苏步履艰难,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还在持续。从国内来看,我们经济恢复的均衡性和协调性还有待增强。刚才前面也说了,服务业、消费领域、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还是比较大。内需持续恢复的发展动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一些行业的经营压力短期之内还是会比较大,这可能会引发劳动力市场的一些波动。

此外,具体到劳动就业领域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来看,劳动领域政策制度与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还存在一些不匹配的问题。劳动力和人才的社会性流动渠道依然不够顺畅,就业政策服务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还存在一些差别,灵活就业人员、大龄劳动者和妇女劳动者等劳动权益的保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所以大家也可以看到,我们在《“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中,针对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设置了一些专项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以确保“十四五”时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谢谢。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做好就业工作尤为重要。请问今年的就业形势如何?后续还有哪些工作打算?谢谢。

李忠: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就像你刚才提到的,今年是个特殊的年份,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同时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根基工程,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今年以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各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出台延续实施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举措等,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等群体的就业工作,密集开展了一系列服务活动。在这些措施之下,应该说目前就业形势稳定恢复、稳中向好,主要体现在四个词:“一增、一降、一升、一稳”。

“一增”是指城镇新增就业稳步增长。1月—7月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22万人,同比增长了23%,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4.7%。

“一降”是指调查失业率稳步下降。城镇调查失业率从2月份的5.5%逐步回落,7月份为5.1%,同比下降了0.6个百分点,处于历史同期较低水平。

“一升”是指劳动力市场活跃度上升。第二季度100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求人倍率是1.58,同比上升了0.26,说明市场供需还是保持活跃状态。

“一稳”是指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高校毕业生规模909万,虽然创历史新高,但是就业水平是好于去年的。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延续增长态势,脱贫劳动力务工总量3072万人,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的101.8%。

与此同时,当前全球疫情仍然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一些中小企业和部分行业仍然面临较多困难,部分群体就业压力依然较大。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精准发力,扎实做好就业工作。概括来说,就是做好“1+4”的工作。

“1”就是要认真抓好“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贯彻实施,确保“十四五”就业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4”就是要从四个方面着力:一是强政策。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细化实化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以工代训等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稳定岗位。二是拓渠道。加强创业政策的支持,强化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返乡创业园等载体建设,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和多渠道灵活就业。三是重帮扶。做好高校毕业生离校后的服务承接,落实未就业毕业生实名服务。加强劳务品牌建设,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就业帮扶行动,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四是优服务。出台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文件,持续开展“金秋招聘月”等专项行动,保持网络招聘热度不减、线下招聘有序开展,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促进市场供需匹配。这是我们今年下一步的主要考虑。谢谢。

CNBC记者:

我的问题主要是关于制造业方面,制造业有什么样的用工需求,有什么举措支持制造业用工,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谢谢。

高杲:

谢谢你的提问,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制造业的就业问题确实现在也是社会比较关注的,主要是制造业用工难、招工难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地区。总的来讲,制造业用工当前确实比较紧张,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大家知道,现在新冠肺炎疫情还没有完全得到控制,特别是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还在蔓延,客观上影响了一些地区制造业的招工和稳定用工。从短期来看,主要是普工出现阶段性、季节性短缺,特别是我国经济从2020年下半年以来,持续稳定恢复,企业生产经营的形势也是企稳向好。我们率先比较有效地管控新冠肺炎疫情,经济恢复相对更快。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面向出口的一些领域,订单需求比较饱满,所以用工需求也在持续增长,短期之内有用工短缺的情况,尤其是用工量大的企业,出现较大的用工缺口。

从长期来看,一方面人口结构正在深度调整,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出现下降,劳动力供给减少。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制造业领域的一些从业人员老龄化趋势有所加快,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和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大龄职工越来越难适应新的岗位。而许多年轻人可能不太愿意到制造业领域去就业,他们更倾向于一些工作比较灵活、工作强度相对较小的服务业领域,所以客观上也加剧了制造业用工的紧张。另一方面,主要是持续性的缺熟练工、技术工,尤其是技术技能人才,这几年我们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非常快,一些新的科技应用在迅速深化和扩大。比如芯片半导体产业、新能源产业,这些领域用工需求很旺盛,但是它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比较大,不光是研发设计人员,也包括一些普工。但是我们短期之内,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上跟不上形势,所以出现了结构性缺口。我们在《“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中,对制造业的稳定发展以及促进制造业就业,特别是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也进行了专门部署。

首先,要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就业,包括实施制造业“降本减负”行动。疫情期间出台了很多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的措施,之前行之有效的措施我们还会进一步延续,同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充实和调整。在提高制造业就业吸纳能力的同时,提升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增强制造业对年轻人就业的吸引力,缓解制造业招工难的问题。与此同时,还要继续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注重发展技能密集型产业,开发更多制造业领域技能型就业岗位。同时,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业新模式,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链,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打造更多制造业就业新增长点。

第二,针对制造业结构性就业问题,要强化制造业人才的培养培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深度融合。这次《规划》里,我们强调要促进制造业产业链、创业链与培训链的有效衔接,而过去往往讲的是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这种有效衔接,现在产业在升级、创新在发展,我们的人才培养要跟上,要突出高技能人才培训、急需紧缺人才培训,同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着力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加快重点领域急缺紧缺人才的培养,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制造业企业的用工服务,包括健全重点企业用工的常态化服务机制以及劳动力输入地和输出地的协同,针对一些带动就业能力强、用工规模大的重点企业,我们要建立公共就业服务联系制度,设立就业服务专员,实施定点服务,同时通过广泛开展专场招聘、劳务协作等多种渠道,帮助解决制造业用工问题。在促进制造业稳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同时,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近日,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近几个月16岁—24岁的人群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7月达到了16.2%,请问如何看待这一数据?“十四五”时期在促进青年人就业方面有哪些举措?谢谢。

李忠:

你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次《规划》中有专门章节来论述这一问题,这个问题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女士来回答。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

感谢你的提问。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为积极也最有朝气的力量,创新创造潜力巨大。促进青年就业,关系着民生改善、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的未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青年就业的形势将总体保持平稳。与此同时,也要看到青年劳动者的规模依然比较大,部分劳动者渴望自身发展、价值实现,对就业有更高的诉求。像刚才高秘书长介绍的,他们中有一些人的实践经验、专业能力与市场需求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因此做好青年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

此次《规划》在强调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同时,也首次明确提出了促进青年就业,并作出了单独的部署安排。总的考虑,就是通过供需两侧的发力、政策服务的支撑,多渠道促进青年的就业创业。具体举措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着力创造多样化的就业机会。拓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领域的就业创业机会,对接产业优化布局、区域协调发展和重点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完善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要素配置、协同发展机制,支持青年到急需紧缺的领域就业创业。

二是增强职业发展的能力。通过职业指导提升求职能力,增加职业规划、职业体验、求职方法指导,增强青年的职场适应力。通过职业培训,提升专业技能,拓展专项能力培训、新职业培训、以工代训,增强青年就业的成长力。通过就业见习增加实践经验,提供更多管理类、技术类岗位的见习机会,增强青年的岗位胜任力。

三是着力增强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完善适应青年需求的就业服务模式,根据他们的就业意愿,分类提供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提高他们的择业精准度。畅通信息服务的渠道,组织开展行业性、专业性的招聘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也创新更多符合青年人特点的“直播带岗”等就业服务模式。

四是着力做好困难帮扶。实施青年就业启航计划,对失业青年开展实践引导、分类指导和跟踪帮扶,引导他们自立自强,进入市场融入社会。同时对一些困难的失业青年提供就业援助,兜牢就业底线。

高校毕业生始终是青年群体中的重中之重,对应届高校毕业生,《规划》明确了专项的就业创业支持计划,不断拓展市场化、社会化的就业渠道。而对于往届未就业毕业生,也能够通过促进青年就业的相关举措和安排,得到更好的支持。总之,我们将竭尽所能,为青年就业创业创造条件,助力他们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谢谢。

中国财经报记者:

当前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突出,职业技能培训成为了缓解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请问“十四五”时期如何开展好面向市场、服务企业实际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谢谢。

张莹:

感谢您的提问。刚才前面已经介绍了,全国技能劳动者的总量达到了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了5000万人,已成为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时期,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的步伐将加快,对劳动者的技能素质会提出更高要求。结构性的就业矛盾也会更加突出,成为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所以这次“十四五”就业规划坚持问题导向,将结构性矛盾有效缓解作为主要目标之一,提出了以实施技能中国行动为牵引,大规模多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劳动者素质的相关要求。具体措施如果概括讲,可以细化为“实施两项行动、聚焦三方面发力”。

两项行动:一是继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2019年以来,我们实施了三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累计培训6169万人次,取得了显著效果。“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开展职工的在岗培训,强化重点群体的就业培训,发展养老等生活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专项培训,开展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从业人员的专项培训,力争实现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超过7500万人次。二是实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职业技能提升工程。针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建设一批技工院校,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5万名高技能人才和乡村工匠。同时还将举办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

三方面发力:一是聚焦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发力。指导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结合市场需求变化和企业需要,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强化校企合作,加快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培训。加快新职业的发布,动态修订完善国家职业标准,积极开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培训。二是聚焦拓展职业技能培训多元化供给发力。构建以公共实训基地、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行业企业为主的多元培训载体,发挥企业职业培训的主体作用和职业院校的培训资源优势,同时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的相关行动。三是聚焦提高劳动者职业素养发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此外,我们也将加强顶层设计,正在编制“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规划,请大家继续关注。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人社部门作为就业工作的主管部门,请问在“十四五”时期,在促进就业方面有哪些总体考虑?又将有哪些创新举措?谢谢。

李忠:

感谢你的提问。“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就业局势将保持长期稳定,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判断。与此同时,我国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劳动力供求两端均出现较大变化,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将成为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同时,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也会带来挑战,促进就业的任务依然艰巨。

面对“十四五”时期的新机遇、新挑战,《规划》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以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主线,坚持市场主导、政府调控,注重政策、服务、培训、权益保障协同,努力推动就业事业高质量发展,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前面也谈到了,总的目标是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5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就业局势总体平稳,就业质量稳步提升,结构性就业矛盾有效缓解,创业带动就业动能持续释放,风险应对能力显著增强。主要的着力点,我用三句话概括:一是扩容和提质双向发力,二是培训和服务双轮驱动,三是保重点和防风险双侧协同。具体解释如下:

一是扩容和提质双向发力。扩容就是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聚力支持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坚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培育持续有力的就业新动能。提质就是推动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健全覆盖城乡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消除就业歧视,切实保障妇女在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促进平等就业。

二是培训和服务双轮驱动。更加重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关键是在职业培训,要发挥职业培训的牵引作用,聚焦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升,大规模多层次开展职业培训。大家知道,我们在“十三五”期间开展了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效果非常好。在“十四五”期间,我们还要持续、大规模、多层次开展职业培训,着力改善劳动力的要素质量,建设一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劳动者队伍。同时,要更加重视解决摩擦性失业问题,摩擦性失业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常态化的存在,要解决摩擦性失业,主要靠服务。要发挥就业服务的促进作用,强化公共就业服务的兜底保障职能,发挥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效能。在这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前一阵大家也关注到了,我们在重庆召开了首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也是想发挥人力资源在整个促进就业、人才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支持社会组织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提高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匹配效率。

三是保重点和防风险双侧协同。保重点就是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同时适应青年就业压力加大、人口老龄化等趋势,提出做好青年、大龄劳动者就业,刚才都介绍了,包括促进青年就业也是《规划》的亮点。防风险就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完善就业失业统计监测调查体系,加强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增强风险预警和处置能力,切实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兜牢民生底线。这是三个方面的主要着力点。

具体的抓手、干货大家也都在《规划》里注意到了,我们的专栏其中点到了10个专项行动,这10个专项行动有三个是延续了“十三五”就业规划中的行动,像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创新提出了七个行动计划:一是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支持保障计划,鼓励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二是提高区域就业承载力的重点任务,推动各地区就业协调发展;三是劳务品牌促就业计划,培育一批有地域特色、行业特征、技能特点的劳务品牌,这也是本次《规划》里很突出的亮点,就是把劳务品牌建设摆在国家就业促进中很重要的位置加以推动,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四是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帮扶巩固提升行动,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五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职业技能提升工程,促进这些地区劳动者提高技能,实现就业增收,刚才张莹司长在相关的回答中也对这项工程进行了重点介绍;六是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支持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建设;七是就业失业统计监测调查能力提升计划,主要是为了强化风险预警预判能力。

总之,《规划》有这么多考虑,这10项行动,都是比较实在的干货。

《规划》已经描绘了蓝图,关键在下一步落实,关键看效果。就像我们常说的,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实施好行动计划,推动落地见效,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谢谢。

邢慧娜:

时间关系,今天的吹风会就先到这里了,还有问题的记者会后可以继续和我们联系。谢谢三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再见。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山东职业学院 学院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东路23000号 邮编:250104 鲁ICP备09068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