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设动态 | 通知公告 | 政策指导 | 理论探讨 | 申报材料 | 建设专栏 | 监控专栏 | 工作简报 | 资料下载 | 它山之石 
首页 >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专栏 > 建设动态 > 正文           ★★★
山东职业学院出席“清华大学时代论坛”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2-20 22:55:27
 12月17日下午,清华大学时代论坛“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大师对话专场在大礼堂举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著名建筑及城市规划学家、两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吴良镛先生,著名诗人、红学家、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文字博物馆首任馆长冯其庸先生,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作客论坛。
  杨振宁先生从自身教学经历入手,对中美教育进行了比较。中国学生的知识基础很好,认识问题要成熟得多,这有助于学生掌握自己的前途。但中国教育过于偏重“训导”,鼓励把知道的知识学精学透,不太关注不了解的知识。为此,杨先生建议大家经常和同学讨论问题,彼此辩论,以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多去图书馆浏览,合理利用网络,增强对世界动态的了解,扩大知识面。“中国的同学必须要了解到,中国教育的办法容易使人走到太窄的方向。需要弥补这一点,所以希望看得宽广一点”。
艺术无所不在,我们接触起来很容易,然而若概括起来说个究竟,仍是不易。欧阳中石从典籍入手阐释了“艺术”的含义。接着,他引用一位国画大师的比喻:艺术,是“造谣言”,不过这个谣言大家都喜欢,都相信它。“艺术不但像真的,(而且)比真的还真。” 艺术是用想象和形象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典型,是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
欧阳中石指出,艺术不像科学、人文那么准确地服务于社会,但它是人生离不开的一个学科,因为它在求美,他在了解美,这种美会让人感觉到高兴。艺术应当有科学的思维,应当随着科学前进,为我们科学服务;搞科学也应该有艺术的灵感。科学、人文、艺术都是同学们应当学习的。
  针对建筑流派化、符号化的现象,吴良镛认为社会生活是最根本的,建筑就是生活。研究建筑问题,应该以社会问题为导向,而非以流派、学科和规定等为导向。从事建筑的人应当了解这个世界要什么,当前社会要什么,建筑学科有什么问题。中国的人居环境和西方不完全一样,他们是发达社会,而中国的东部、西部差距很大,“大家住的是根本”。建筑离不开艺术,从整体设计到一块假山石,建筑中处处都有美的问题存在。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要结合起来,大到区域、城市,小到一个建筑群、清华的一个校园,每个角落都有艺术的问题,都有空间的创造。最后,吴良镛先生总结道,人居环境贵在融会,应该把科学、人文、艺术的精神放在里面。
  冯其庸曾十次前往西域。他讲述了受唐诗和《玄奘传》吸引来到西域,经过多次调研,在帕米尔高原上发现玄奘取经回国古道的经历。“我觉得做学问是很艰苦的,需要花精力的,需要下决心的,需要有求真的一种不懈的精神。”人文不仅要求善,亦要求真。对于当下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冯先生直言“我心里最大的担忧就是我们文化的衰落,我们学风的变化”。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冯其庸说“马克思主义一定要融入到我们中国文化里面去,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唯物论的辩证法要成为我们思维的基本方法”。他对清华在改革开放后重振文科表示了赞赏,并期待中国的思想、文化、意识和科学的成就发扬光大。冯其庸还简要介绍了对《红楼梦》的研究成果。
“清华大学时代论坛”自2003年创办至今,坚持“把握时代脉搏,展现时代精神”,通过举办讲座、沙龙、访谈等各类活动,邀请学界、商界、政界、文化界、体育界等社会各界人士作客清华,与学子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时代论坛内容丰富,下设三大系列,分别为“溯源讲堂”、“人生与事业”、“聆听时代之声” 。
山东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刘邦治应邀参加了本次论坛。学院领导积极参加国内著名高校的高端文化论坛,对于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办学思路,践行“文化校庆、学术校庆、合作校庆、联谊校庆”的 校庆主题,引领学院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具有重要意义。
5 (左起):杨振宁、欧阳中石、吴良镛、冯其庸
5 刘邦治书记陪同欧阳中石先生一同参加清华大学时代论坛
5 刘邦治书记、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雪(左二)陪同欧阳中石先生(右二)
5 欧阳中石(前左一)、杨振宁(前左二)
5 会场全景
5 刘邦治书记在对话会现场
5 欧阳中石先生为清华大学学生会提书
5 (左起):刘邦治、杨振宁、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
5 会场全景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2010-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 山东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专题网 鲁ICP060104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