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设动态 | 通知公告 | 政策指导 | 理论探讨 | 申报材料 | 建设专栏 | 监控专栏 | 工作简报 | 资料下载 | 它山之石 
首页 >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专栏 > 它山之石 > 正文           ★★★
以改促变谋发展,深度合作促提升
文章来源:<a href='/ShowCopyFrom.asp?Cha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07-10 18:17:37
     随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步伐的加快,滨州职业学院不断探索创新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二级学院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验实训基地共建与人才共育等方面 “开门开放,多元多样”,有的业已突破“坚冰”,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一、校企双向嵌入,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双方共赢
      1.“请进来,建校中厂;走出去,建厂中校”,实现校企人才共育。机械工程学院主动联系企业,深化校企合作。请进来,利用学院实训基地,与滨威活塞公司联合建设生产流水线,与山东唐骏欧铃有限公司建设“唐骏欧铃汽修实训室”,通过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走出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到周边汽车4S店进行实训,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教学,解决了教学资源投入大、设备不足的问题,实现了学生预就业。
      2.“政府、企业、学校”深度合作,用“创新工作室”,搭建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为激发学生的潜力,2005 年始,信息工程学院就组建了以软件项目开发为主要方向的Beans Studio(创新工作室),确立了 “逐千里惊涛,育万里归雁”的管理理念,取得了累累硕果。近期,该院整合工作室资源与五家单位联合成立滨州职业学院信息技术服务中心,与彭李街道办事处联合北京鼎盛佳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影视传媒基地,打造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合作的滨州文化传播、人才培养摇篮。
      3.适应岗位需求,“一线三点”构筑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学生技能培养。会计学院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谈与现场调研等方式对企业会计的人员分布与岗位能力进行深入调研、科学分类,把人员需求定位为初级会计人员、高技能型会计人员与财务决策人员三个层次,构建了能力本位为 “一线”专业课程体系,选取与会计岗位关联度较高的银行、保险、证券为“三点”,加强就业能力拓展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行业企业合资参股,成立董(理)事会。为了更好地推进校企之间的合作,激活办学活力,吸引多元参与办学,各二级学院建立了董事会或理事会,以现代纺织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重点专业为试点,采用合资、参股等形式,与政府职能部门、企业、行业等一起成立董事会;会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等与行业密切合作,成立理事会。在董(理)事会框架下开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育教学改革等,统筹规划人、财、物。学校制定制度协调现行体制与董(理)事会间的关系,实现人员深度融合,确保独立运行。
      二、校企深度合作,人员互派,柔性引进,师资队伍建设有了新的突破
      1.以校企融合为切入点,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各教学单位以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以校企双方合作的共赢点为切入点,与绿都安特、盟威集团、滨州魏棉、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滨州市人民医院等100 余家企事业单位深度合作,聘请了200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事业单位能工巧匠与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充实了教学力量,弥补优化了师资结构。轻纺化工学院兼职教师侯运池,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不计报酬,带领所在单位8位工友维修了纺织专业损坏的实训设备,“我要对得起学生”一句朴实无华的语言道出了侯老师优秀的道德品质。
     2.兼职教师与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大,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明显提高。教学单位通过兼职教师资源库建设、专兼职教师一对一结对帮扶、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教研活动与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等方式,强力拉动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以“听课督导”为主要手段,强化了教学效果反馈与基本功训练,青年教师思想水平与教学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3.实行专兼教师“AB角”补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效果双提高。会计学院充分发挥企业一线能工巧匠实践能力强和专任教师理论水平高、教学组织能力强的优势,确定了课程理论模块专任教师为A角进行知识讲授,企业一线能工巧匠为B角进行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效果的双提高。
      4.企业研修得以落实,专任教师实践技能得以提升。生物工程学院张柱歧等4名教师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绿都药业研修锻炼,严格执行企业管理制度,在生产一线真刀真枪搞生产,学到了新技术,4名教师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精神得到研修单位领导与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建筑工程学院依托滨州鑫星置业有限公司,建立了企业研修站,采用专业大类接近教师集体研修的办法,较好地将教师的研修任务与现场施工结合起来,研修教师团结协作,与企业技术人员结对帮助,实践技能有了明显进步。
      三、坚定不移抓教改,提升质量求突破
      1.打破学科界限,借助“平台”育人才。建筑工程学院在2010级各专业施行“分段式教学模式”,探索和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同时,把建筑工程类专业核心课程整合为5~6门;按照建筑工程施工季节特点和企业实际需求,引入3个现场施工项目,搭建 3个教学平台,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从中提炼出具体任务,将任务融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用任务组织教学,将课程改革全面推向深入。
      2.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构建与专业课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基础课教学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构建适应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的公共课程体系”为主题,将“搭建适应专业建设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平台,为专业建设服务”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为基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第二课堂与社会“三个课堂”的作用,形成了职业核心能力、语文、数学、外语、体育5个公共基础课课程群,探索出了一条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高素质 ‘职业人’的成功之路。
       3.“三课一体”构建与专业课相适应的教学体系。社会科学部以院级立项课题《思政课“三课一体”教学体系研究》为主线,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实践教学落到了实处,任课教师按计划进行实践教学,增强了实践教学效果。
      4.先行先试,“项目化教学”成效显著。社会科学部以竞赛活动为载体,总结出了“问题主线式教学法”,思法课程总结出“案例教学法”,心理类课程总结出“先行后知”体验式教学方法,以“知识树”的形式前移学科知识梳理和准备,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分享个人体验,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5.以“项目为载体”,实现能力培养与岗位需求的对接。生物工程学院在全面总结小班制项目化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小班制教学组织形式变革。教学以“项目为载体”,通过综合分析学生就业岗位能力需求,总结出了“走出教室练,进入项目干,跟着企业走,随着季节转”的教学理念,在人才培养中实现了学生能力培养与就业岗位能力需求的深度对接。
      6PBL(问题引导教学)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仿真工作情境”得到职业能力提升。护理学院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采用PBL(问题引导教学)教学改革,用情景式、剧本式等教学手段。根据临床护理情境设计情境教学,按照“展示病例→病例分析→找出健康问题→选择护理措施→制订护理方案→实施方案→观察、记录→分析评价”的护理工作流程组织实施。利用校内临床护理实践基地,模拟各种临床护理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认识工作任务和培养职业能力。
      7.探索能力迁移教学模式,着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实现学生技能与岗位需求“零对接”,医疗学院以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为试点,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深度参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在口腔医学基础课中增加素描和雕刻知识模块,旨在通过能力迁移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拓展学生职业技能,实现了校内“院、院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了职业技能培养。
      四、技能大赛蔚成风气,学风建设与考核模式有了新的突破
      1.攻坚克难,唯旗是夺,山东省技能大赛创造佳绩。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4个二级学院参加了2011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部6个项目的比赛,获得了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是我院参加省赛以来获奖最多的一次,是全省参加所有比赛项目并全部获奖的6所高职院校之一。
      2.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考核方式得到根本改变。生物工程学院在强调学生理论学习与动手能力训练相结合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等能力的培训,改变原有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将过程考核所占分值提高到课程总成绩的80%,期末考试闭卷占20%,学生学习的纪律性和自觉性明显提高。(滨州职业学院祁英华、陈兴军供稿)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2010-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 山东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专题网 鲁ICP060104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