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暑期,我院开展了以“美德进万家,共筑中国梦”主题的“中华美德进万家”暨毕业生“8215”回访活动。院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亲自带队,由二级院系负责人、专业课教师、就业指导教师、辅导员、优秀学生代表组成的8支队伍分别奔赴上海铁路局合肥机务段、阜阳工务段,南昌铁路局厦门供电段,成都铁路局西昌机务段,西安铁路局绥德电务段,省内走进齐鲁软件园、力诺物流、齐鲁制药等高新技术园区、大型企业,与毕业生代表座谈,了解他们毕业以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探讨加强改进学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策略,与企业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座谈,征求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见建议,共话立德树人,共商合作育人。
11月26日,中国教育报以《十年用心回访 带来进出两旺 ——记山东职业学院毕业生回访工程》为题在头版对活动进行了报道,详细记录了学院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本要求,十年来坚持以“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为目标,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促进毕业生就业”为工作思路,倾听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心声,不断改进和加强教学工作,提升学院办学和育人水平的美德育人、校企合作育人、就业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十年用心回访 带来进出两旺——记山东职业学院毕业生回访工程
■通讯员 王建科 本报记者 张兴华
日前,已参加工作两年的小张在学校就业办的帮助下,又找到了一个新的岗位。小张是山东职业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2010届毕业生,毕业时被一家私营企业录用。前不久,该校在毕业生回访中发现小张的待遇过低,于是把他“召回”,帮他在南昌铁路局找到了新的就业岗位。该校党委书记刘邦治说:“对学生的关心不能只停留在学校,学生工作后的发展同样需要我们的关注、了解和帮助。”
找寻突破口,倾心打造“8215”毕业生回访工程
“工作环境很差、工作强度很大,这帮孩子还在坚持干着,我真的很心疼。”该校一位校领导每当回忆起多年前到某企业回访时的场景,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由于该企业的实际状况与招聘时做出的许诺很不相符,学校党委会迅速做出决定,召回在这个企业工作的所有学生,并重新安排了就业。
这次的“毕业生召回事件”让山东职院意识到,学生充分就业仅仅是就业工作的目标,把就业工作做成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民心工程才能对得起每个学生,对得起他们的大学梦。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毕业生回访工作被确定为该校就业服务指导工作的重心,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了“8215”毕业生回访工程。
该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少飞说,“8215”即坚持对就业相对集中的80%以上一般毕业生两年内回访完成;对就业分散的10%以上优秀毕业生5年内回访完成。回访工程涉及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就业市场,包括学生从事的工作性质、薪金待遇、社会保障、工作和生活环境、对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度、对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10年架起回访立交桥,促成“门当户对”连理枝
随着工作不断深化和完善,回访的形式和途径越来越丰富多样。该校轨道交通学院就业办主任胡涛在回顾已经坚持了10年的毕业生回访工作时说,“8215”工程建立了对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就业市场的“三位一体回访模式”,通过校领导、就业工作人员、专业教师、辅导员的四级回访,采取定期与不定期、专访与随访相结合,开展校企之间、学校和就业服务机构、学校与毕业生等不同形式的座谈,通过实地调研、电话回访、QQ回访、信函回访、调查问卷等形式,使回访工作变得目标清晰、重点突出、成效显著。
今年6月,刘邦治一行赶赴青岛,与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洽谈订单班合作事宜。青岛地铁集团负责人告诉刘邦治:“我们从深圳地铁了解到,你们学校培养的学生品德好、有上进心、能吃苦、肯下力,我们决定再要你们学校40名毕业生。”得知山东职院与德国相关院校达成轨道交通人才合作培养意向后,青岛地铁当即决定,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13级新生中再追加订单计划40名。加上先前170名学生的订单计划,2013年与青岛地铁的订单班总人数达到210名。
与此同时,石家庄地铁和兰州地铁也来到学校,分别签订了铁道通信信号订单班培养协议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订单班协议,他们看中的就是这种回访带来的合作信任。
在合肥机务段,花园式的厂区、宽敞明亮的培训教室、先进的教学培训设施、摆放整齐有序的维修机械、清晰化的岗位责任说明、透明化的现场操作进度表、标准化的考核评价制度等,让在现场回访参观的学校领导和学生代表们交口称赞。在得知许多近两年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入职一年月薪就能拿到5000多元时,随行回访的学生代表在羡慕的同时,更多的是对这样一份工作的向往。
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8215”毕业生回访工程的十年坚持,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架构起了一座“立交桥”,让山东职业学院的学生就业工作从天堑变成了通途。
“号脉”人才培养,让“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每次回访,该校总是要对回访调查的结果进行科学整理和数据分析,有效推动了“三通三融三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该校各专业深入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与企业共同进行了专业设计与开发建设。校内大力开展一体化教学场所改造,在企业新建、扩建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改革课程引入了企业评价方式,加大顶岗实习管理,推行“工作经历证书”促进就业。在今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该校代表山东省取得了高职组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一等奖第1名的成绩,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冠军。
绥德电务段职教科科长王刚刚说,单位先后对接收的各校3批毕业生共550人进行岗前业务知识培训,通过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发现,山东职业学院毕业生的成绩最突出,整体通过率达到90%以上。2012年,绥德电务段接收67名高职应届毕业生,27名来自山东职业学院,其中被分到富县车间洛川东工区工作的张修金,一年的工作让他成长很快,前不久被提拔为副工长,在67人中是唯一的一个。
坚持10年的用心回访,该校收获的是连续多年的第一志愿爆满、单独招生某些专业35.5∶1比肩公务员的录取率和提前2至3年的企业专场招聘会。学生收获的是“上学即就业”,毕业就有稳定薪酬和保障,就业还有发展空间。同时,企业收获的是一批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善动脑、勤思考的优秀新生力量。
刘邦治感慨地说:“我们通过开展毕业生回访活动,倾听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心声,采纳他们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改进和加强教学工作,努力提升我们的办学和育人水平,正是在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