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岭书院 >> 学工社区 >> 征兵工作 >> 正文
征兵政策的几大变化
2023-10-18 17:42   审核人:

变化:男兵学历条件有所提高

根据要求,主要征集具有高中(含中专、职高、技校、以下同)毕业及以上文化程度(含高校新生、在校生),优先批准高学历青年入伍;有比例、有地域限制征集少量初中毕业生。其实,早在几年前,个别省市就已经不再征集初中毕业生了。比如,山东省规定:只征集高中(含中专、职高、技校、以下同)毕业及以上文化程度(含高校新生、在校生),优先征集大学生或大学毕业生入伍。

近年来,部队的征兵呈现出精细化、精准化、专业化的趋势。有这样几个迹象——

第一,直招士官的规模在提升。西部战区陆军官微介绍2020年直招士官的情况时,提到这样一句:2020年的直招士官来自全国百余所普通高等院校,所学专业涵盖通信、医疗、翻译、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第二,2022年征兵调整侧重点。2021年的征兵,继续强调要“加大高校毕业生征集力度”;同时,也是第一次强调要“走开技能型人才征集路子”“搞好部队急需兵员征集”。2022年则突出高素质兵员征集,健全完善高素质兵员遴选机制,更加注重与部队需求精准对接,对体格检查、政治考核合格人员的军事职业适应能力、文化程度、身体和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衡量,实施量化择优定兵。

变化二:新兵入伍不再注销户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国家保障军人、军人家属的户籍管理和相关权益。公民入伍时保留户籍。符合规定条件的军人,可以享受服现役所在地户籍人口在教育、养老、医疗、住房保障等方面的相关权益。军人户籍管理和相关权益保障办法,由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

变化三:大学生士兵“专升本”政策正式落幕

前不久,军队院校招生业务主管部门发布2022年军队院校招收士兵学员和提干保送对象文化科目考试大纲、军事共同科目考试课目设置及评分细则,明确指出,取消大专毕业生士兵单独组考,不同学历士兵报考生长军官院校文化考试使用相同大纲,新设军士院校招生文化考试大纲,这也标志着实行了10年的大专毕业生士兵“专升本”政策正式落幕。

变化四:新兵可自行报到

为适应“一年两次征兵两次退役”改革需要,《征兵工作条例(草案)》明确依托军队专业训练机构或者军队院校成规模集中统一组织新兵训练的,由兵役机关送兵或者新兵自行报到,并对新兵交接程序、责任区分进行了细化规范;对采取自行报到方式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应当与新兵签订自行报到责任书。同时,精简规范档案材料组成,明确档案审查发现问题的处理办法和时限要求,确保新兵交接工作稳妥实施。

新兵自行报到明确要求:

(一)县、市、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应当根据上级下达的计划,与新兵训练机构商定新兵报到地点、联系办法、档案交接和人员接收等有关事宜,及时向新兵训练机构通报新兵名单、人数、到达时间等事项;

(二)县、市、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应当与新兵签订自行报到责任书,明确自行报到责任要求;

(三)新兵训练机构应当在新兵报到地点的车站、码头、机场设立报到处,组织接收报到新兵;

(四)自行报到新兵未能按时报到,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查明情况,非个人原因的,应当督促新兵尽快报到,并及时向新兵训练机构通报情况;无正当理由的,按照拒服兵役处理。

变化五:二次入伍可直接招为军士

退役士兵本人自愿应征并且符合服现役条件的,可以批准再次入伍;具备任军士条件的,可以直接招收为军士。

变化六:优秀义务兵可提前选改为军士

虽然义务兵的服役年限还是二年,但有一条是令人诧异的:服现役期间表现特别优秀的,经批准可以提前选改为军士。

变化七:义务兵家庭优待金人均1万➕

日前,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义务兵家庭优待金中央财政补助经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21〕69号)。通知明确,国家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级负担的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制度。各省(区、市)要根据本省(区、市)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家庭优待金标准。从2021年起,中央财政按人均1万元的定额标准对地方给予补助。家庭优待金中央财政补助标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适时调整。地方各级财政要结合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情况,做好经费保障。

变化八:拒服兵役后果很严重

兵役法里明确了,拒服兵役的严重后果——

不得录用为公务员或者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

不得聘用为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两年内不准出境或者升(复)学

纳入履行国防义务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实施联合惩戒

战时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处以当年义务兵家庭优待金两倍数额的罚款

军人是神圣的职业,保家卫国是光荣的使命。他们是国家安全的保卫者,军人,安宁生活的守护者,向每一位军人致敬!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山东职业学院 学院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东路23000号 邮编:250104 电话:0531-66772016 传真:0531-66772012
招生咨询电话:66772233 66772211 66772188 鲁ICP备09068550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1202000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