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教学团队-铁道工程教学团队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于2016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团队专任教师11人,副教授、高级
工程师、高级技能4人,高级技术职务教师占到40%,中级及以上技术职务占到75%。教学团队中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达到80%。
王兴强和靳晓燕两位老师有国外大学访问学者经历;多人具有德国、新加坡、韩国师资培训经历;82%的专任教师有企业挂职经历。
近年来主要教学科研成果
近年来本教学团队承担省级及以上课题8项、院级课题9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检索2篇,EI检索1篇,核心期刊5篇。近3年来提供技术服务30余项,获得专利3项。校企合作共同建设12门精品课程,出版13本教材。
近年来承担的教学改革项目
双语教学项目:2015年开始在铁道工程专业主要专业课程中探索实施双语教学。目前已在《工程结构》、《铁路站场》、《土建CAD》、《铁路轨道施工及维修》《铁路路基施工及维修》等课程开展双语教学。专业教学团队中1名教师有英国留学经历,2人有国外访问学者经历,大多数教师英语基础好,专业基础扎实。
山东省现代学徒制教学:2015年与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申报成为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特色培养。
团队成员

………………………………………………………………………………………………………………………………
王兴强,男,中共党员,副教授,测量工考评员。国家骨干高职重点建设专业群-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群负责人,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学科带头人,山东职业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轨道交通行业名师。
1993年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2003.10-2007.06在中南大学攻读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至今在校任教;2008.09-2009.07在清华大学,2011.08-2012.07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各访1年,2017.03于Western Sydney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
主要成果:
主持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火灾后型钢混凝土柱承载力及其实用计算方法研究
参与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火灾后不锈钢力学性能研究”、西悉尼大学科研课题-“火灾后钢管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等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5项
发表“Stress–strain model of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after exposure to elevated temperatures”、“Stress-strain curves of structural and reinforcing steels after exposure to elevated temperatures ”SCI学术论文2篇,“火灾后型钢混凝土柱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等中文核心3篇。
…………………………………………………………………………………………………………………………………
靳晓燕,女,中共党员,副教授,铁道工程专业负责人,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992.07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至今在校任教,2003.09-2007.08在同济大学攻读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在职研究生。2009.10-2010.04在澳大利亚Moansh大学土木系访学。2012年8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参加了“NYP办学理念与教学管理研修班”。
主要成果:
主持“下承式铁路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抗震性能研”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1项
2012年主持建成山东省精品课《铁路桥涵施工及维修》
2016年主持建设山东省精品资源在线共享课《铁路桥涵施工及维修》
发表“现浇筒芯楼盖设计中的几个问题”学术论文1篇,“项目教学在《桥梁施工》中的探索与实践”教研论文1篇
主编《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铁路桥涵施工及维修》2本教材,其中《铁路桥涵施工及维修》被评为“十二五规划教材”
………………………………………………………………………………………………………………………………
郭兆军,男,中共党员,副教授,系主任,高级测量工考评员。1997.07本科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至今在校任教,2003.09-2007.11在同济大学攻读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在职研究生。2012年8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参加了“NYP办学理念与教学管理研修班”。
主要成果:
2014年主持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火灾后不锈钢力学性能研究”
2015年主持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3+2”分段贯通培养一体化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以道桥专业为例
2015年参与“与轨道交通行业紧紧密对接的城市轨道车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研究与实践”等省级以上教研课题项目
2013年获实用新型专利:石板贴面一体化特大型公路拼块
2015年获发明专利:石板贴面一体化特大型公路拼块”
发表“装配式板柱结构住宅建筑合理高度和跨度分析”《结构工程师》等论文4篇。
……………………………………………………………………………………………………………………………………
步文萍,女,中共党员,副教授,系副主任,高级测量工考评员。1996.07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学院,毕业至今在校任教,2003.03-2008.12在同济大学攻读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在职研究生。2012年7月,参加“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赴德培训。
主要成果:
2009年参与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建筑工程技术特色专业的建设研究
2011年参与的山东省职业教育办公室教研课题-企校合作的“双主体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施,获得山东省职业教育办公室课题评选一等奖;
2011年参与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火灾后型钢混凝土柱承载力及其实用计算方法研究
2012年主持建成山东省精品课程《铁路路基施工及维修》
2015年参与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课题- 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成果固化与提升的实践与研究—以山东职业学院为例
2016年参与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课题-第一、二课堂融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辅并行”教学改革为例
2016年主要参与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信息化条件下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发表“高速铁路路基施工质量检测技术初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等学术、教研论文10篇
副主编出版《土木工程材料》等教材3本
2013年获实用新型专利:特大型人行道拼接板块。
………………………………………………………………………………………………………………………………….
郑恒,男,中共党员,讲师,2004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同年考取兰州理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07年毕业至今在校任教,全国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主要成果:
2013年参与“工程测量项目教学法改革与实践”省级科研课题;
2017年主持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信息化条件下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发表 “抗滑桩设计计算方法综述与探讨”“某机场钢结构优化分析”等论文4篇。
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教材2项。
………………………………………………………………………………………………………………………………
李伟,男,中共党员,讲师,中国志愿者。2009年7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服务于四川省绵阳市安县审计局。2010年9月山东职业学院任教。
主要成果:
2014年参与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火灾后不锈钢力学性能研究
2016年主持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研究
2017年参与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筑构造与识图
2017年参与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资助项目-第一、二课堂融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2013年参与获得实用新型专利:石板贴面一体化特大型公路拼块
2015年参与获得发明专利:石板贴面一体化特大型公路拼块
发表“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搅拌方法综述”“浅谈施工员职业能力” 学术、教研论文5篇。
………………………………………………………………………………………………………………………………
单体龙,男,助教,2010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1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2013年至今在校任教。
………………………………………………………………………………………………………………………………
刘路,男,中共党员,助教,2010年本科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同年考取兰州交通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13年毕业至今在校任教。
………………………………………………………………………………………………………………………………
楚芹,女,中共党员,助教,2011年本科毕业于山东交通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同年考取北京交通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14年毕业至今在校任教。
主要成果:
发表“地震动脉冲参数对近断层区深水桥墩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 EI学术论文1篇。
………………………………………………………………………………………………………………………………
刘力,女,助教,2012.06本科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铁道工程)专业,同年考取北京交通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研究生,2015年毕业至今在校任教。
………………………………………………………………………………………………………………………………
殷昊,男,中共党员,讲师,2009年本科毕业于山东交通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同年考取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11年9月至2016年11月,在济南铁路局济南工务段工作,2016年12月来校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