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简介 > 正文

山东职业学院简介


山东职业学院是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起始于1951年建校的济南铁路机械学校,原隶属于铁道部济南铁路局管理,1958-1963年曾升格为济南铁道学院,2000年经省政府批准改建为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划归省教育厅直属管理,2010年更名为山东职业学院。学校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城济南,是省内唯一具有铁路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70余年来,学校秉持“为国家潜心培育合格人才,为企业量身打造现代工匠”的办学宗旨,坚持“立足山东、面向世界,依托行业、融合产业,以工为主、强优轨道,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精湛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培养了12万余名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国家轨道交通事业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育人成校50强、全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卓越50强、全国铁路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示范单位、山东省就业工作“绿灯”先进高校、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校、山东省工人先锋号、山东省学校安全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校园占地面积1209亩,总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4.4亿元,校内实验实训室17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05个,图书总量153.7万册。全日制在校生11272人,其中,高职在校生11261人、专科留学生在校生11人。成人函授在校生517人。设有铁道机车车辆学院(铁道研究院)、城市轨道学院(城市轨道研究院)、智能制造学院(智能制造研究院)、新一代信息技术学院(信息技术产业研究院)、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研究院)、土木工程学院、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人文与基础教学部、体育美育教学部、国际交流学院(台港澳事务管理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乌拉尔国际轨道交通学院、机场学院、港口学院16个教学院部,三味书院、桐林书院、易安书院、东岭书院、南山书院、天佑书院6个书院,科技与社会服务中心(办公室)、职业高等教育研究院2个教科研机构。

党建引领。构建“一核心双牵引四聚力”党建工作模式,实施“支部在行动+”和“党徽闪光行动”,获评“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省级党建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16项。实施“十百千品牌思政”工程,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3项,获评山东省思政“金课”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3门、思政课教学竞赛一等奖5项。2020年至今连续四年获山东省职业院校办学质量考核、省属高职院校绩效考核双“优秀”,高职院校国家级媒体声誉指数排名全省第一、全国第十九。

产教融合。全面融入和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交通强国战略、制造强国战略和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牵头组建了全国数字化设计与3D打印、全国工业数智化、山东省轨道交通、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4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济南市网络视听产教联合体,入选首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共同体理事单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持续澎湃动能。与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牵头组建的山东省轨道交通职教集团获评首批“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携手行业领军企业组建了济南城轨、新一代信息技术、增材制造、数字经济4个产业学院,获批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工程项目3项。

人才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62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位467人,“双师型”教师占比88.6%;有兼职教师227人。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2个、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8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1个、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1个、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2个、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大国良师、齐鲁最美教师4人,全国职业教育轨道交通行业名师3人、山东省优秀教师4人、山东省教学名师7人、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5人,山东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山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8人。教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获国家级和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省级教学能力大赛奖项37项。

专业建设。现开设招生专业41个,构建有轨道交通、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土木工程、现代管理、智慧港口、机场运维八大专业群,其中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骨干专业群3个、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4个、山东省品牌专业群3个,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3个、教育部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7个、山东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专业3个,主持建设国家级教学资源库3个,建有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优质课程36门,入选国家规划教材15本,建有实景式轨道交通、生产性智能制造、示范性虚拟仿真、智能化基础通用4高水平、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是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教育部轨道交通及装备制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教育部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教育部教师实践流动工作站、全国技能大赛交通运输行业选拔赛集训基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山东省大数据人才实训基地。

人才培养。在省内率先实施“完全学分制”“全员书院制”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培养和个性化成长有机统一,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单位,获评山东省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强化校企“双主体”育人,与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开展“2+1”提前植入培养、整建制实习,所有专业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开展中国特色学徒制或现场工程师培养,2个现场工程师项目获推荐评选国家级,培养认定“齐鲁工匠后备人才”329人。实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改革,近五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城轨行车调度员技能大赛总决赛等国家级和省级职业技能、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51项,获各类大赛一等奖284项,“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达到50个。创新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建立“双引擎四驱动”美育机制,构建“四四制”劳动教育模式,近五年获省级以上体育竞赛金牌28枚、大学生艺术展演奖项12项。招生就业质量一直名列前茅,2023年普通类新生录取平均分高于本科资格线10分,27个专业最低录取线高于本科资格线;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其中在世界500强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比例超过73%,教育部职教高考改革座谈会、山东省与央企人力资源协作恳谈会在我校召开,我校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社会服务。面向国家和山东省重大战略需求,建有省级新技术研发中心4个、技能创新服务平台4个、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个,新建“梧桐花开实验室”科研平台,主动联合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产业园区、行业协会,有组织开展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的协同攻关,助力产业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近五年立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3项,在SCIE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10篇,获省级科研成果奖17项、国家发明专利61项,完成科研成果转化50项。主动服务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牵头制定《山东省高职院校学习型社会贡献度测评指标体系》,组建了6个产教联盟,开发了4套职业培训标准、5个职业培训包、10项职业培训课程体系、32门社区共享课程,学历继续教育、社会培训累计3.5万人次/年,获批人社部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培训机构等3个,是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国际办学。成立了省内高职院校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开办中外合作办学专业4个,合作培养学生1197人,自主招收、联合培养国际留学生1442人。“助力老挝系统化建设轨道交通职业教育体系”获批国家教育援外项目,是山东高职院校唯一。设立了全球首批“中文工坊”,在蒙古建设中蒙海外职业学院并派出中方校长,在老挝设立“班墨学院”,入选山东省“职教出海”项目2个。加入鲁港澳职业院校创新联盟、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菲尼克斯电气全球智能教育联盟等,成功举办中德先进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合作发展论坛、承办工信部 山东省先进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国际会议,承办金砖国家及“一带一路”职业技能大赛中国赛区国际总决赛并获金奖。开发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国际教学资源18套,6套职业标准已正式纳入坦桑尼亚、老挝国家职业教育体系,1门慕课上线印尼国家慕课平台,承接国家教育援外培训超过1000人次。先后举办教育部“汉语桥”交流项目、老挝师生汉语言文化交流培训班、两届国际轨道交通训练营,对外交流合作遍及四大洲55个国家和地区。

校园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弘扬黄河文化,以“勇往直前、敢为人先”的火车头精神塑造学校内在气质,形成“工程技术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融合发展”的校园文化特质,连续5年获评“山东省文明校园”,是山东省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山东省首批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建有全国首家建在火车上的“车同轨”铁路技术史馆,每年举办体育文化艺术节,打造了“人文大讲堂”“遍地书香校园”“暖暖的家”等校园文化品牌40余个,获批全国铁路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实施校园更新行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打造宜教宜学、绿色智慧的品质校园,是教育部首批数字校园建设试点校、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

近年来,教育部、人社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领导先后到学校调研考察并给予高度评价,中央新闻联播、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山东卫视、大众日报等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多次宣传报道学校改革创新发展成效成果。

走进新时代、迈进新征程,学校将围绕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一一六六”发展思路,坚持守正创新、精进臻善、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建设特色鲜明、走在前列的新时代高水平职业院校,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职实践新篇章,为山东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试点建设贡献更大力量,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担当、更大作为!(文中数据截至2024年5月)


关闭窗口